雷达液位计(污水池场景)故障排查与参数优化。
雷达液位计(污水池场景)故障排查与参数优化
车间一早来报:五车间污水池的雷达液位计“停摆”了——DCS端始终显示“信号中断(BQ)”,连个基础数值都没有。这台液位计是之前浮球液位计因地基增高、量程不够才换的,用了不到两个月,按说不该出大问题。

对刚接触雷达液位计的初学者来说,遇到“无信号”别先拆设备,第一步先试断电重启:找到液位计的电源接线端子(通常标“+24V”“GND”),用绝缘螺丝刀断开电源线(注意戴绝缘手套,避免触电),等待30秒(让主板电容完全放电,避免程序残留),再重新接好电源。这次我等表头进度条走满1分钟,结果还是“无信号”,才确定不是临时程序卡死。
再就是拆检探头,拆探头时,初学者要注意两点:一是法兰螺丝均匀拧松,雷达的法兰通常有4颗螺丝,别盯着一颗拧到底,要对角交替拧(比如先拧1号,再拧对角3号),避免法兰变形;二是探头拿取轻拿轻放,别碰坏底部的传感器(聚四氟乙烯材质,虽防腐但怕摔)。
我拆下来一看,探头外壁沾了一层水珠和污水残留——这就是信号被挡的关键!出水口溅水裹在传感器表面,微波信号发射时被水珠折射,接收时自然抓不到真实液位。初学者清洁时别用硬刷,找块干净软布蘸无水乙醇轻轻擦外壁(乙醇挥发快,不会留水渍),缝隙里的残留可以用棉签蘸乙醇擦,注意别捅进探头内部。
装探头时发现,出水口就在液位计斜下方1米处,灌水时水流直冲探头;池子里还有搅拌器,运转时液面晃得厉害。对初学者来说,这种安装问题虽没法立刻改,但要记下来:后续调参数时,必须重点做“干扰抑制”,不然信号永远不稳定。

清洁完探头装回去,表头终于有信号了,但进雷达液位计“信号诊断”菜单(按 E 键→“诊断”→“信号强度”)一看,回波强度才13dB(正常需≥20dB)。翻参数时发现明显错漏:介电常数设的“2-3”,可污水是水基液体,介电常数≥4(初学者记:水、污水这类导电液体,介电常数基本在4以上,油类才是2-3)。
赶紧调整:按 E 进主菜单→“介质设置”→“介电常数范围”→选“4.0-7.0”,按 E 确认。再看信号强度,直接升到19dB,离合格线不远了。


之前我也混淆过这两个概念,后来对照液位设置图才捋顺:我设的“0.8米”是空标(探头法兰面到池子盖子的距离,即0%物位);而盲区是雷达本身的“测量死区”(这款喇叭口天线盲区0.3米,是探头下方不可测的区域)。初学者要记住:空标是“安装结构距离”,盲区是“设备物理特性”,两者没关系,都要单独设置。
我补设盲区:主菜单→“高级设置”→“盲区设置”→输入“0.3m”,确认后有效范围就清晰了:从“盲区终点(探头下方0.3米)”到“满标(盖子到池底2米)”,刚好覆盖现场0.3米的真实液位。
针对出水口和搅拌干扰,分两步设抑制:先开“动态干扰抑制”(初学者易操作):进“干扰抑制”→“动态模式”→选“开启”,雷达液位计会自动屏蔽液面波动的随机干扰;
再补“手动抑制”:观察到1.6米处有固定干扰,就设“1.5m-1.7m”的抑制范围(比干扰区宽0.1米,避免漏屏蔽),按 + / - 调完按 E 确认。
参数调好后,我盯着现场观察15分钟:表头显示“0.3米”,和测深杆量的真实值一致;信号强度稳定在22dB,远超合格线;开灌水循环、启动搅拌,液位波动仅±4mm,没再跳“无信号”;回控制室看DCS,“BQ”报警消失,实时数据每秒刷新,故障彻底解决。
1. 定期擦外壁:污水池溅水频繁,建议每周用软布蘸清水擦一次探头外壁,每月用无水乙醇彻底清洁,避免水珠堆积;
2. 记参数台账:把空标(0.8m)、满标(2m)、介电常数(4-7)、干扰范围(1.5-1.7m)记下来,下次维护不用反复试;
3. 加防溅挡板:跟车间建议,在出水口和探头间加弧形防腐挡板,从根源减少溅水,比调参数更省心。
免责声明:1. 本文基于特定污水池场景(雷达液位计、池深2米、出水口干扰)的故障处理经验,不同品牌(如西门子、VEGA)或场景(如油罐、高温罐)的液位计,参数逻辑和操作步骤可能存在差异,具体需以设备官方手册为准。
2. 现场操作需严格遵循工业安全规范:断电操作时需戴绝缘手套,污水池作业需做好防腐、防毒防护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。
3. 本文内容仅为故障排查思路分享,不构成专业技术指导,因依据本文内容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、生产损失等,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。